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」﹝太十六24﹞
我們的「自己」乃是攔阻跟從主的大患,「捨」原文是「否認、拒絕」,意思是斷絕了關係。我們必須拒絕自己,才能走主的道路。「捨己」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,而是完全「不想自己」。捨己不是一般的「虛心」,只是表面上接受他人的意見,也不是與人無爭論, 模糊是非和真理的界限;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立場,在還未了解他人意見時不盲從。
一個「捨己」的人隨時保持「謙虛」,把放在最低的位置。擁有真才實學、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,往往具有虛懷若谷、謙虛謹慎的心態。而不學無術、一知半解的人,常擺出驕傲自大、高高在上的架勢。我們往往受限於自身因素,看不到自己的缺點。只有謙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,才知道自己的不足,正如我們不照鏡子,便看不清臉上是否有斑點。
「為什麼天使能夠飛翔?因為它把自己看得很輕。」這裡的「看輕自已」不是「做賤自已」,而是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。一個人過度「自信」,會變得「自傲」。千萬別把朋友的肺腑忠告,當作嫉妒;千萬別把父母的苦口婆心,當作耳邊風;千萬別把下屬的正確意見,不放在心上;千萬別把同事的忠誠建議,認為別有用心。親愛的,虛心求教不盲從!
吳炳偉牧師-每日一句話-04/09/2012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