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y 31, 2017

「看哪,祂駕雲彩降臨!眾目要看見祂。」﹝啟一7﹞



「看哪,祂駕雲彩降臨!眾目要看見祂﹝啟一7

如同造巴別塔,高科技的「雲端」是很奇妙的空間,人把資料存在又高又遠的「虛擬」硬碟。然而,神的「雲彩」是祂的同在,我們可以將自己擺在「真實」的雲彩中。「雲端」本身存在於距離之中,卻又打破了距離的限制;人與人之間可以藉著它去傳遞資訊。然而,我們可以在雲彩中禱告,將所要的告訴神聖靈也會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

聖經常用「雲彩」來顯明神的保護、供應、與榮耀。神的雲彩降臨在西乃山上,祂的雲柱也在白天引導著祂的百姓。祭司從聖所出來的時候,有雲彩充滿聖殿,甚至連祭司都不能站立供職。當耶穌登山變相時,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:這是我的愛子,你們要聽祂。當耶穌被取上升時,有一朵雲彩把祂接去。我們也有許多的見證人,如同雲彩圍我們

在創世記裏,「雲彩」是神使用「彩虹」地立約,保證祂永不背棄所立的約。耶穌用寶血與我們立了新約,那血就是立約的憑據,也是憑更美之應許所立的約。在啟示錄裏,主耶穌要駕雲彩」降臨!萬民要看見祂有大能力、有大榮耀的降臨。我們不要「漫遊雲端」,乃要「跟隨雲彩」,神要帶我們進入祂的同在。親愛的,讓神的雲彩」包圍你

© 吳炳偉牧師「聖卷在握、勝券在握」,第2653
Line訂閱 @nek4179s 微信訂閱 a1949-1001

Tuesday, May 30, 2017

「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。我來不是要廢掉,乃是要成全。」﹝太五17﹞



「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。我來不是要廢掉,乃是要成全。﹝太五17

每一個孩子,在某些時候,都會想要背離他們原本會遵守的規矩。所以,父母在孩子還不懂事的年紀就制定規矩,等孩子漸漸長大,再向他解釋規矩背後的目的和原因。同樣,神在「西奈山」制定律法,耶穌在「八福山」解釋律法的核心目的。每一本書的作者,都可以在編輯中補充書的內容。因為耶穌是神,祂有權利用登山寶訓,解釋西奈山的律法。

耶穌也論到殺人。祂說:「凡向弟兄動怒的,凡罵弟兄是拉加的,凡罵弟兄是魔利的,難免地獄的火。祂將「說閒話和發怒」比喻成殺人。祂也指出「內心的怨恨」才是犯罪的關鍵因素。其實早在民數記,神就說:「人若因怨恨把人推倒,或是埋伏往人身上扔物,或是因仇恨用手打人,那打人的必被治死。他是故殺人的;報血仇的一遇見就殺他。

聖經中「恩典與律法」之間有非常美麗的平衡。耶穌的教導和神的律法完全一致,這是出於神的計畫,要在人心中慢慢培養公義和恩典的觀念。「登山寶訓」應該被視為耶穌對「神的十誡」的實踐。神在西奈山寫下律法,而耶穌在八福山對這些律法作了權威性的解釋。這位「解釋」誡命的,就是誡命的「作者」。親愛的,神有「律法」也有「恩典」

© 吳炳偉牧師「聖卷在握、勝券在握」,第2652
Line訂閱 @nek4179s 微信訂閱 a1949-1001

Monday, May 29, 2017

「我也不定你的罪。去吧,從此不要再犯罪了!」﹝約八11﹞



「我也不定你的罪。去吧,從此不要再犯罪了!」﹝約八11

有一天,小孩在吃飯前偷吃餅乾,你說:以後不准再偷吃!不可以再犯罪囉!小孩說:好,我答應。然後你說:你可以走了你有沒有發現?你要小孩先答應你不犯罪,你才讓他走?可是有誰保證,人永遠不會再犯罪?耶穌拯救行淫的婦人,讓她沒有死,並不保證她以後不會犯罪,但是耶穌卻先給她恩典說:我先救妳,妳可以走了,請不要再犯罪了。

耶穌以精湛的手法,將「恩典與公義」的平衡總結成:「不定罪、不犯罪。」若只接受赦罪的福音,而去除道德標準,就會變成:「我不定罪你,你可以隨意犯罪。」若不講饒恕,只堅持道德標準,就會變成:「你犯罪了,應該被定罪。」只講饒恕、不看重道德,容易淪為人文主義的「犯罪」。只講道德,而不願饒恕,就會成為宗教主義的「定罪」。

不但「被定罪者」是犯罪的,連「定罪者」也是犯罪的;不只「表面犯罪」的是罪人,就是「表面不犯罪」的也是罪人宗教領袖並沒有把姦男也帶來,可見只有淫婦明顯有悔意。我們要學習耶穌的樣式,不要定罪別人,而是去愛別人,也許他仍舊會軟弱犯罪,但是你還是愛他,有一天他會改變的,這就是耶穌所作的親愛的,不被定罪,也不犯罪!

© 吳炳偉牧師「聖卷在握、勝券在握」,第2651
Line訂閱 @nek4179s 微信訂閱 a1949-1001

「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,先渡到那邊去,等祂叫眾人散開。」﹝太十四22﹞



「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,先渡到那邊去,等祂叫眾人散開。﹝太十四22

有一位女士的車子,在擁擠的交通中拋錨了。她掀開車蓋,低頭檢查,仍然找不出任何原因,背後的駕駛人無情地猛按喇叭。最後,她受夠了。向後走到那位駕駛人的車旁,以甜美的聲音說:「我查不出自己的車子哪裡出了差錯。不過如果您願意去我的引擎蓋下面看看,我會很樂意留在你的車子裡幫您按喇。」耐心等待不是現代社會會有的強烈呼籲。

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甚喜歡等待,所以,當馬太描繪耶穌是「緊急行動」的主時,這是我們樂於見到的。在短短的幾個句子裡,馬太用到「先」、「連忙」、「趕緊」這三個詞,主詞都是耶穌。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,「先」渡到那裡去。當門徒以為看到鬼怪,害怕得大叫,耶穌「連忙」回應他們。當彼得往下沉,大喊救命時,耶穌「趕緊」伸手拉住他。

耶穌的行動迅速、明快而果斷。然而,這是有關等候的故事。馬太福音說:耶穌在「夜裡四更天」也就是凌晨三點,就往門徒那裡去,而門徒是在前一天日落就上了船。為什麼耶穌後來才去?如果我是門徒,我寧願耶穌和風暴同時出現,或提早出現。但耶穌要門徒「等候」!然後在緊要關頭才「緊急行動」!親愛的,你要「等候」主的「緊急行動」!

© 吳炳偉牧師「聖卷在握、勝券在握」,第2650
Line訂閱 @nek4179s 微信訂閱 a1949-1001